论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农业生态哲学思想
作者: 陈晓利  王子彦    日期:2016-12-05 来源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徐光启 生态哲学 农政全书 
描述: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作者: 钟小明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农耕经济 古代社会 社会环境 儒家思想 中国历史 古代儒家 古代中国 价值取向 重农 古代先贤 
描述:
西周在哲学上的两大贡献——《周易》阴阳说和《洪范》五行说
作者: 金景芳  日期:2016-12-05 来源 :哲学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阴阳说 五行说 《尚书·洪范》 中国哲学史 太极生两仪 《洪范》 辩证法思想 六十四卦 《易传》 大衍之数 
描述:
论毛泽东农业经济哲学
作者: 郭新华    日期:2016-12-05 来源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农业就是工业的辩证法思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描述:
《内经》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初探
作者: 郭文韬  日期:2016-12-05 来源 :中国农史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农说 阴阳二气 生态观 阴阳说 医学原理 天元纪大论 马一龙 《素问》 郭文韬 发育阶段 
描述:
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作者: 郭庆  日期:1989-12-01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工业化阶段 现代化历史 生产函数 农业剩余 劳动就业 农业生产 土地生产率 农业部门 二元经济理论 农业劳动力 
描述:一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方面是新的生产资源发现,新的生产函数引入,新的生产方式发生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原有的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重组的过程。在这后一过程中,劳动就业结构的改变和居民居住方式的变迁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到今年已整整一百五十年了。150年来我国新的生产资源不断出现,新的生产函数已被引入,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从劳动就业结构和居民居住方式来看,中国经济尚未出现根本性的改观。长期以来我们处于一种二元结构的状态下,与广大农村中落后生产方式和大量农业人口并存的是,城市中先进的大工业孤军突进,封闭发展,同农村间发展差距日益拉大。 为什么中国经济今天仍处于二元结构状态下;为什么中国今天仍有近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有大约1.3亿农业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出路;归根结底也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为什么这样艰难曲折?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当然,中国现代化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课题,它不仅是中国学者近一个世纪以来研究,探讨和争论的课题,而且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哲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全面研究这一问题,非本人所能胜任,这篇论文研究的主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历史经济现象——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结构变迁问题。 然而,与现实大多数学者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角度不同,本文研究的重点不是探讨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和流向,而是试图把转移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探寻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这种转移的内部机理和矛盾,并试图阐明在我国特殊国情和宏观政策环境制约下转移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六章分别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力转移面对的种种制约因素和内部矛盾,同时评介了西方二元经济理论几种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模型;第七章讨论未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若干战略问题。
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研究
作者: 许臻  日期:2009-06-01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自然资源 水能利用 农业科技史 机械史 
描述:古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对水能的作用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并对这一自然资源加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动力的重要来源,并在形成了一套特点鲜明的应用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不仅对我们古代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甚至对于世界历史和科技的进步也起到过积极的促进意义。 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商周时期,先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进行水能利用。春秋战国,伴随着古代哲学思想的成熟及社会生产的需要,引水、调水、控水等水能利用原理及手段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至汉代,水能机械的发明标志着水能利用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魏晋以后,水能机械在北方广泛运用于粮食加工。五代以后,伴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以及北方水环境的恶化,水能利用开始转移至南方。宋元时期,古代水能利用进入全盛阶段。进入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的发展进入停滞阶段。在宏观历史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水能利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即水能机械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根据具体用途将其归纳为五个部分。农田灌溉机械,如:水转翻车、筒车等;粮食加工机械,如:水碓、水磨等;手工业生产机械,如:水排、水转大纺车;引水器具,如:连筒、架槽;调水装置,如:水闸、水栅。还原我国古代水能利用的真实面貌、生动具体地展示我国古代水能利用的技术水平。结合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考察,从思想、环境和经济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水能利用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因素,总结历史规律。 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水能开发利用的经验、技术及思想对今人而言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朱权农学思想考论
作者: 袁名泽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农书 农事活动 道家类 道教学者 星历 茶谱 农家类 文章论 经子 道教思想 
描述:
论当代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及构建
作者: 董洪文  日期:2012-03-15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哲学基础 构建 生态文明 
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摆脱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己成为当今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各国政府和社会民众开始积极地探求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于是,对文明发展的探讨开始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事实上,工业文明衰败之日,正是生态文明兴起之时。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力量,已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特别在中国,生态文明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文明成分和主要推动力量,是人类在新时代面对深重的生态危机和对传统文明发展模式做出深刻反思之后所选择的一种新的文明发展模式。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正是以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恢宏视角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道德评价。因此,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将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轴心,通过对文明与自然关系的阐述,追溯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弊端,并在对其进行一系列反思的基础上,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形态—生态文明的界定、内涵、特征和意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构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从哲学世界观、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结合的视角深刻阐释了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洞悉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并分析了其对生态文明构建的现代价值;同时深入研究和反思了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学思想,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学思想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从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思维方式三个维度对如何构建生态文明,以及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我国古代“元气论”和希腊古代“原子论”自然观的差异
作者: 董光璧  日期:2016-12-05 来源 :清华北大理工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时空观 空间概念 阴阳二气 不可分性 运动形式 雷风 元气论 如水 辩证发展 运动观 
描述:
< 1 2 ... 4 5 6
Rss订阅